第三論|論高濃縮課程時數的學習設計

備考十論
2025-08-11

精準學習,才是掌握考試方向的關鍵。

 


「老師,你的課怎麼這麼短?其他補習班的課都超多超長,這樣真的上得完嗎?」

這是我在教學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。面對這樣的疑問,我從不責怪學生,因為在補教市場上,「課程時數越長、講義越厚」早就成了一種看似理所當然的學習安全感。

但我想邀請你換個角度想,真的需要用這麼多時間,才能學會營養師國考的知識嗎?


時數越長,不代表效率越高

事實上,太多學生正因為課程時數過長而感到焦慮。他們花了大量時間跟著補習班的進度走,最後卻因為時間不夠、壓力過大,來不及進行考古題的書寫與訂正。

甚至有不少人,為了「追進度」,只能犧牲某些科目,最常被放棄的就是生化與生理:兩個明明是國考基礎、卻最容易被犧牲的科目。

這樣的備考模式,真的是對嗎?


學習不是比誰聽得多,而是比誰用得熟

備考的本質從來不是「聽課時數有多長」,而是「你能不能把學到的東西,在考場上呈現出來」。

我見過太多學生,花了數百小時聽課,卻一題考古題都沒動筆寫過。當我細問他們關於重點考點的觀念時,才發現自己記不住重點,也說不清楚邏輯。

國考不是看你聽過多少小時的課,而是看你能不能在考場上把答案完整寫出來。這也是為什麼我總提醒學生:

聽課只是起點,真正的實力來自考古題的書寫、訂正與歸納。


精簡不是簡陋,而是高濃縮設計

很多人以為課程短、講義少就是簡單或不完整,但事實上,越精簡的課程,越需要設計功力。因為每個小時、每一頁講義都經過邏輯編排、重點篩選,而不是將命題參考書的內容原封不動的複製貼上。

精簡,不是砍掉該學的,而是幫助你節省不必要的學習負擔,把時間還給你,用來寫題目、訂正錯誤、累積真正的實力。

我希望學生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。當你一週花了十幾二十小時聽課,你還剩下多少時間能練題、訂正、複習?

我的課程設計,就是要讓學生把更多時間留給自己,不是無止盡地把時間交給講台上的聲音。真正的價值,不是時數堆疊出來的,而是你是否擁有能考出分數的能力。


你該懷疑的,是過去的你,為何沒時間寫考古題?

與其問「為什麼課程時數那麼短?」不如問自己:「為什麼我一直沒時間好好寫完一張考古題?」

國考備考從來不是比誰聽得多,而是比誰能理解、誰能練到熟、誰能在考場上寫出分數。不要被課程時數綁架了真正該做的事。

真正有效的學習,是「理解、練習、訂正、進步」的循環,而不是不停地聽課,卻永遠沒有輸出的機會。

“Know it. Practice it. Perfect it. Own it.”


💬 思考一下:

你有多久,沒完整寫完一份考古題並好好訂正了?

立即分享:
下一篇文章
 吳柏鴻

吳柏鴻

營養師Mr.K本人。一個熱情洋溢,充滿活力的臺南人。現為Mr.K營養師國考備戰平台創辦人兼全科目講師。